孩子成長的路上不大可能無風無雨,當父母發覺事情不對勁時就要找出徵結點,而收集證據就是最重要的步驟了!

來看看崔西教你如何收集證據解決問題!

 

 

 

1. 父母自欺欺人的前三大謊言,其中一個一定有“長大就會好了”這句話。無法控制的情緒時常被發展因素所影響,然而一項特定問題,如攻擊行為,都不被制止,即使發展階段已過這個行為仍會存在。

2. 不管是因為哪個因素(發展議題、環境因素或天生氣質),但只要孩子表現出侵犯的行為(打人、咬人、丟東西、推撞他人)或經常發脾氣或其他不適當的行為(說謊、偷竊、欺騙),在你行動解決問題之前先藉由以下幾個問題來通盤考量並收集證據:

 (1)何時開始?

 (2)導火線通常是什麼?

 (3)過去你都怎麼做?

 (4)你是否無動於衷或者視為成長階段必經之路或認為每個孩子都會這樣?

 (5)只要發生新事情孩子的情緒易受影響?

3. 收集證據並不會危及孩子,僅僅是尋找一些可以解釋孩子行為的線索,這樣你才能用正向且適合的方法幫助他處理他的情緒。

4. 客觀型父母通常是憑直覺收集證據,因為他們一直不斷地在觀察孩子、孩子的行為及孩子會有什麼樣的情緒反應。

5. 例子一:

一位2歲半的小女孩Alicia在幾周前開始作惡夢而且拒絕上過去他最愛的體能課。Alicia四周大起我們都認為她是天使,睡覺都睡得很好,即使長牙也是。但現在她突然半夜醒來且哭到不行。我立刻詢問她的社交生活最近有發生什麼新事情嗎?媽媽Dyan回答她並不清楚。Alicia第一次上課時我們有陪同,她看起來愛極了這堂課。學期中我們大概有一半有陪同,但現在只要我們把她單獨留在那裡他就會昏厥。這一點都不像Alicia,過去她單獨一個人上課時不曾有過問題,但現在很明確地跟她媽媽說不要留她一個人在那裡。她媽媽認為這大概是延續的分離焦慮吧,可是Alicia的年紀已經超出分離焦慮的年齡了。崔西建議媽媽「做個觀察敏銳者!當大孩子發生問題時可以多注意他自已在房間獨玩時的狀況。」

幾天後,Dyan興奮打電話給我,她發現了一項很重要的證據,她說她無意中聽到Alicia對著她心愛的娃娃說:「Tiffany不要擔心,我不會讓Matthew把你從我身邊帶走,我保證!」。Dyan認得Matthew這個名字,是Alicia體能課班上幾位男孩其中之一個。以前Dyan跟老師有談過,知道Matthew是個小惡霸,有幾次想要攻擊Alicia。老師有教訓過Matthew也安撫Alicia了,但這件事對Alicia的影響遠超過Dyan的認知。突然間,另一個新的行為讓Dyan了解了:過去幾周,Alicia都會揹著一個小包包,裡頭放了她心愛的娃娃Tiffany,還有一隻是他從小的陪睡偶,Woofy,但很破爛。Dyan發覺如果Alicia沒有隨身攜帶那個背包她很難過。有一次我們出門Alicia發現沒帶背包我還必須回家拿。我告訴Dyan這是一個很好的訊息。Alicia聰明地利用安全的物品來保護她自己了。

因為Dyan發現了這個證據,我們俩想出一個方法:當Alicia放鬆地跟娃娃說話時,Dyan也加入一起聊天。Dyan問Alicia我們一起跟Tiffany來上體能課,Alicia同意了。Dyan問Tiffany你們在課堂上都在做什麼呢?Alicia幫Tiffany回答。在討論課堂流程一會兒後,Dyan又問娃娃「那Matthew呢?」Alicia回答媽媽我們都不喜歡他,他打我而且想要把Tiffany帶走,有一次他把Tiffany拿走,還丟向牆壁,我們一點都不想要再去那裡了。

Dyan揭開Alicia的社交生活,知道Alicia害怕Matthew,但讓孩子能克服害怕的第一步驟便是要讓孩子卸下心房談論它。Dyan向Alica保證她會跟她一起去上體課,並且會把事情告訴老師跟Matthew的媽媽。藉由收集證據Dyan了解Alicia必須知道媽媽隨時在他左右。

6. 例子二:

27個月大的Julia是獨生女,但她是位挑釁者。媽媽Miranda很擔心Julia沒有原因就亂打人的行為。她猜想Julia是在模仿Seth。Seth是他們鄰居的小孩,年紀較大,但他很跋扈且會霸佔所有的玩具。如果他們一起玩我常必須要提醒Seth要分享及把玩具還給Julia。

最近幾個月,Julia很容易生氣。在遊戲場如果有其他小孩經過他會對他們大叫不可以。她有時候似乎是沒有理由的攻擊別人,而且只要別人想要從她手上拿走玩具她一定會打人。幾周前玩溜滑梯時有一個孩子不小心撞倒她,她立刻大叫不,並且推倒那個小孩子。這些舉動都很像Seth,所有其他的小孩都變得很負面,她似乎不想要跟其他孩子玩了。當他們在她周圍時她會變得很有攻擊性。

Miranda的猜測是對的,學步兒會很明顯地模仿其他小孩的行為。他們會反覆地測試用推人、打人的方式是否會得到他想要的。但我也注意到有一個證據是Miranda忽略掉的,那就是Julia似乎本來就是好動型的小孩。無論與她玩的對象是誰,她那高度容易反應的情緒/社交模式也很明顯。再繼續聊到Julia小時候,有新的證據支持我的猜測:Julia跟玩具玩時也總是很快就感到沮喪。比如她想要用積木蓋房子,但積木倒了,她變得很生氣,會把所有的積木弄倒甚至還會丟積木。她的這些行為跟與其他孩子相處時如出一轍。過去她在幼兒美術班及音樂班上課時表現良好,但最近也開始出現攻擊的行為了。媽媽說如果他們圍成圓圈唱砍或者做自己的美勞作業時一切都很ok,而我猜想這樣的情況是因為跟其他孩子的互動有限。媽媽說他注意到他會對一個小男孩大喊「不」,而他只是把補給品放回來而已,Julia便把他推倒。

Miranda說他們馬上平靜地告訴她不能打人或推人,那會讓人受傷,或者大叫「不」也不是很好。當她打人時我們也將她帶離現場到另一個房間去。但似乎對她的行為沒有產生效果。我們不知道如何幫助她管理她的情緒,特別在是面對其他孩子時。很顯然地我們做錯了!

過去當Seth跟Julia在搶奪Julia的玩具時,Miranda馬上跟Seth說要分享,但她也應該跟自己的女兒這麼說。一般而言,孩子會受其他小孩的影響,但觀察證據發現Julia在跟Seth玩之前他也有攻擊的意圖了。Seth只是教了Julia幾個招數,而當Julia做同樣行為時Miranda也必須介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tmich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